|
|
微信咨詢
|
乙肝疫苗,尤其是目前普遍應用、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的重組乙肝疫苗(即康泰制藥生產的這種),被公認為是安全的疫苗。據全國AEFI(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)監測信息管理系統, 2005~2009 年全國乙肝疫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共有2836例,發生率僅為16.17/100 萬,可以說相當低。這2836例中,74.26%是不需要臨床治療的一般反應,17.88%是需要臨床治療的異常反應,然后除去極少的心因性反應、接種事故、不明原因的外,有185例,即4.76%屬于“偶合癥”。
所謂“偶合癥”,是指接種疫苗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,接種后爆發出來,但實際上卻與注射疫苗完全無關的病癥。這些病例由于在起初找不到原因,因此被AEFI監測系統所報告,但其后證明這些癥狀與疫苗沒有關系。
然而,在AEFI報告的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死亡案例,卻基本都是因“偶合癥”死亡,國際國內都是如此。1991~1998 年美國疫苗異常反應報告系統有1771 例接種乙肝疫苗后的新生兒 AEFI,其中 18例死亡,尸檢結果分別為 12 例嬰兒為猝死綜合征,3例為支氣管肺炎,顱內出血、突發窒息、先天性心臟病各 1 例,均與接種乙肝疫苗無關。2006年1月~2007年3月中國疾控系統報告了10例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的AEFI病例,結果顯示2例可能為接種乙肝疫苗所致的急性過敏性休克(死因無法確定),其余8例為其他疾病所致。2009~2011年廣東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有9起,死因全為偶合反應,與接種疫苗無關。
塘廈搬家公司;因此,深圳康泰認為嬰兒死因是“偶合癥”,并非無稽之談,而是有相當的可能性。…[詳細]
深圳康泰公司在16日稱,已經自查相關批次,疫苗生產、儲存、運輸環節均符合國家要求。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曾通報稱,尚未發現相關批次產品生產過程中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。
這種自查和監管自然難以讓人取信。不過,需要指出的事實是,藥監局13日要求暫停使用康泰疫苗的通知中,提到的是兩個不相連的批次(但比較鄰近),而且當時針對的也只是兩起死亡病例——這說明當時一個批次只對應一個死亡病例。17日深圳新增死亡病例,又是一個新的不相連批次。而昨日廣東新披露的其他3起病例,也并未提到與之前的批次相同。這說明,疫苗即使有問題,與特定批次關系可能也不大。在現代制藥業的批次管理體系下,如果是疫苗質量問題,一般表現為同一批號、多起,或者批次相連。對于深圳康泰這種大型疫苗制造企業來說,這種涉事疫苗批次各不相同的情況,是疫苗質量安全出問題的可能性就相對較低。…[詳細]
塘廈搬家公司;昨日關于疫苗事件的報道中,“深圳新生男嬰接種疫苗后死亡,僅活74分鐘”這則特稿最為牽動人心。其中,“10時33分注射乙肝疫苗、10時39分男嬰突發癥狀、11時45分離世”的記述,讓網友們迅速將注射疫苗與男嬰死亡聯系在一起,認為這是因果關系。
對此,康泰拿出了國家疾控中心的宣傳資料,試圖說明這仍然可能是“偶合現象”——“以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偶合死亡為例,我國新生兒(0-28天)死亡率為千分之10.7,全國每年出生兒童約為1600萬,據此推算,全國每年約有17萬名新生兒死亡,即每天約有466名新生兒死亡。按照我國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規定,乙肝疫苗在兒童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,以全國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75%計算,則每天約有350名新生兒死亡者接種了乙肝疫苗,即全國每天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可能出現偶合死亡350起。”
這個數字同樣無法讓網友買賬,有人認為,如果真是這么一個夸張的數字,那么這些“偶合死亡”嬰兒的家長早就鬧翻天了,而不會現在才引發關注。
實際上,網友對疾控中心的這份資料說明還是有些誤解。每天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出現偶合死亡350起,這里說的新生兒是包括出生0-28天的,在出生當天死亡的大概只有1/3即100多起,而且這里面還有許多在接種乙肝疫苗之前就已經死亡的,即便在注射疫苗后死亡,有些也能被明顯歸于其他原因——像深圳這起原本看起來十分健康的男嬰在注射乙肝疫苗后6分鐘即突發癥狀的,還是比較罕見的。
更重要的是,把“偶合死亡”歸咎到疫苗問題,因而“鬧事”的家長其實早就有。今年8月,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中,就明確指出了一些新生嬰兒在注射疫苗24小時內偶合死亡造成了家長強烈創傷,非把問題歸咎到疫苗上。這樣的家長數量整體上不多,2009年這樣的例子廣東有7起。
因此,盡管深圳男嬰的遭遇讓人極為同情,但仍然無法排除“偶合死亡”的可能性。…[詳細]
除去以上三點之外,目前一些媒體、網友對事件的其他看法也有些偏差。
塘廈搬家公司;首先是認為國家應該在13日及時叫停所有康泰乙肝疫苗產品,否則的話至少17日的深圳男嬰就有可能幸免。這個看法有些事后諸葛,從13日的通告來看,藥監局只知道兩起死亡案例,兩個批次,不確定確鑿死因,僅憑這些條件,還難以確認所有批次都存在風險。然后,深圳案例出來事態升級,衛計委和藥監局卻未像之前那樣公布疑似問題疫苗的批次和流向,被認為是有意隱瞞。這個指責是不成立的,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批次問題,如果疫苗真有問題,那可能所有批次都有問題了。
其次,一些媒體在報道時,稱“康泰疫苗多次涉事”,從給出的材料來看,指的都是“廣東揭陽44名小學生接種康泰乙肝疫苗后出現嘔吐反應”,但這起事件,已經被證明是“群體性心因性反應引起”,而這的確是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一種原因,因而并不是疫苗的問題。所以,目前來看,還不能說康泰在疫苗生產中有過劣跡。
再次,有媒體引述疫苗專家的話——“現在免疫規劃要求出生24小時內就要注射乙肝疫苗,導致偶合反應比較多”,進而提出質疑“新生嬰兒是否需要出生24小時內必須接種乙肝疫苗?”,這實際上是沒理解什么是“偶合反應”。這位疫苗專家其實想表達的是,剛出生的嬰兒由于母體到外界的環境變化,本身死亡率就較高,這時候注射疫苗,容易與其他病癥“撞”在一起,導致歸咎到疫苗、但實際上是其他病癥造成的死亡比較多。如果乙肝疫苗晚一個月打,的確偶合反應會減少,但對嬰兒死亡率實際上沒有任何影響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中國這種乙肝病毒流行度高國家的的方案,就是在圍產期即出生24小時以內普打乙肝疫苗第一針。
最后,還有一些人受此前媒體“寫不寫‘偶合’,很多時候是良心判定”的說法影響,認為“偶合反應”是政府、醫院和疫苗生產商故意蒙人、用來推脫責任的說辭。的確可能存在這種情況,但這不代表“偶合”是個偽概念。在美國,有“國家疫苗傷害補償方案”,但申請的人中,只有1/4能拿到補償,其余3/4也因無法確認傷害與疫苗有關(很多就是偶合反應)而被駁回。
友情連接: |
東莞市益民搬家公司版權所有@ Copyright 2011 百度統計 顧客服務中心:0769-87987809 聯系人:15322936136/劉小姐 訪問量: sitemap 粵ICP備2022151093號 *本站相關網頁素材及相關內容均來源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速告知,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*[后臺管理] |